“中国德州”政府网站:杨局长,请先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德州市地震局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职能。
杨华:德州市地震局成立于1972年,现有编制9人。按照2001年三定方案(德发〔2001〕4号),市地震局是市政府主管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直属正县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负责贯彻执行、组织实施国家及省制定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及有关法律法规,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地震行政执法工作,统一管理本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
(二)编制并组织实施全市防震减灾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监督管理防震减灾业务经费和专项资金的使用。
(三)承担全市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协助市政府和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本地区地震应急预案与综合防御措施,并负责检查、监督、落实;负责震情速报和地震灾情速报,保证地震观测资料、观测数据及时上报,并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对本地区的地震分析预报意见;管理和组织实施本地区的地震灾害评估工作,参与制定地震灾区重建规划。
(四)监督管理本地区的地震烈度区划、震害预测以及重要城镇和重大工程、有严重次生灾害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地震次生灾害和防灾工作。
(五)管理执行本地区以地震动参数和烈度表述的抗震设防标准,会同有关部门审定市级以下重点项目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标准,指导和监督本地区重大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
(六)推进地震科技现代化,管理和组织地震科学技术探讨研究与攻关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七)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负责调查当地有感地震和落实地震异常;立即处理地震谣言、地震误传等突发事件,做好稳定社会的工作。
“中国德州”政府网站:杨局长,请简要介绍一下我市地质构造背景及历史地震活动。
杨华:我市位于聊考断裂带北段,沧东断裂上盘,地质构造很复杂。辖区内分布有多条NE走向断裂,如NNE向沧东断裂、冠县断裂、杨家堡-边临镇断裂,NEE向陵县断裂,庆云断裂、临邑断裂以及广齐断裂等。
历史上我市辖区内未发生过较大的破坏性地震,对我市影响较大的地震为1966年的河北邢台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所幸未造成重大损失。根据资料统计,1970年以来,截止至2013年底,我市及周边2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ML2.0级以上地震81次。其中2.0-2.9级地震68次,3.0-3.9级地震13次。1981至1985年,1989至1993年为两次2、3级小震频发期,其他年份发震比较均匀。自90年代下半期开始,我市地震活动有所减弱。
杨华: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一个较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最重要的包含1个市级地震监测台网中心,1个县级地震监测台网中心,1个省属地震台站,5个市属地震台站及“十二五规划”中2个在建市属地震台站。监测手段涵盖测震、地下流体、电磁3大学科的20个测项。如微震、强震观测,水位、水温及水化学分析等。观测手段已全部实现数字化,数据通过光纤传输,由市地震监测台网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做处理、分析。
我市的地震监测台网中心与山东省地震局实现专线连接,数据实时传输,能获取全省的地震观测资料。台网中心地震实时监测定位系统除接入我市所辖的4个测震信号外,同时通过山东省地震局服务器接入周边县市济南、泰安、滨州、聊城、商河、大山、临清、枣强及孟村等9个县市的地震监测信号,增加了数据来源,有效提升我市地震监测能力。目前,台网中心可以监测到我市及周边地区ML1.5级以上的地震,十分钟内能够实现地震三要素的速报。
“中国德州”政府网站:杨局长,地震发生后社会上产生了一些地震谣传,社会公众怎么样分辨和应对?要掌握哪些防震知识?
杨华:一旦有地震发生,社会公众就会产生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恐震心理,地震谣言也时有发生,要学会辨别。
1、只要不是政府正式对外发布的地震预报,就都莫轻信。《地震预报条例》规定,只有省一级人民政府才有权向社会公开发布地震的短期预报和,其它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
2、凡不是通过正式渠道的消息,说×××单位都已通知了要地震,都不可信。如要发布地震预报,政府将采用主流媒体公告通知到全体民众。
3、凡是将发震时间“预报”到一天以内,甚至“精确”到几点几分者,肯定都是谣言。因为目前全世界的地震预报水平都无法达到如此的精确。
4、凡是将地震地点“预报”得十分具体(具体到××乡或×××街道)者,肯定都是谣言。因为目前全世界的地震预报水平也都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
杨华:避震时须把握以下原则: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震时,每个人的处境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就要看客观条件: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
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避震能不能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容不得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有的人跑出危房后又转身回去救人,结果自己也被埋压。记住,只有保存自己,才有机会救助别人。地震时要做到以下动作:
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
震后疏散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拥挤,尽量避开人流;如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身,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解开领扣,保持呼吸畅通。
杨华:地震灾害为群灾之首,它发自地球深处,引起地面破坏,有突发、面广、灾重等特点,属不可抗力。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地震现象的探索研究,然而,尽管科技有了高度发展,但对地震的研究却仍停留在“隔皮猜瓜”的状态。由于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十几公里以下,人类对此还缺乏有效的探测手段,正所谓“上天容易,入地难”,所以,地震的短期和还很不过关。既然地震预报不过关,那么,积极防御就成为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防御地震灾害可分为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简单地说,工程性防御是通过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建筑物的抵抗震动的能力,而非工程性防御是通过做好地震应急准备,提高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无数震例说明,防与不防大不一样。尽管我们还无法作出准确的地震短临预报,但是,我们大家可以通过地震地质的研究,对某个区域的地震危险性作出较长时间段的预测,比如某个区域50年内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有多大,会造成的最大破坏烈度有多大,据此能采用相应等级的防御措施,既可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又可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又比如,通过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做好必要的应急准备,震时也可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因此说,减轻地震灾害重在一个防字。
杨华:地震中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主要是建筑设施的破坏、倒塌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因此,对建设工程做抗震设防,并达到相应的抗震设置防护要求,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抗震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达到以上目标,所有建筑物设计阶段均应做抗震设防设计。具体为以下三个水准: 当遭遇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损坏或者不需要修理仍旧能继续使用;当遭遇本地区设防烈度是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过一般的修理或者不需要修理仍旧能使用;当遭遇高于本地区的基本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的影响,建筑物不倒或者不发生危及到生命的破坏。
“中国德州”政府网站:杨局长,建设物的“几度设防”就能代表能抗“几级地震”吗?
杨华:震级和烈度是从不同角度衡量一次地震大小和会造成破坏的两把不同的“尺子”,人们往往容易弄混。震级和烈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个地震在不一样的地区的烈度大小却很不一样,所以“几度设防”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能抗“几级地震”。
杨华:钢结构钢结构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同时由于钢材料的匀质性和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具有非常好的抵抗震动的能力。?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住宅即由钢筋混凝土浇灌成承重梁柱,组成骨架,再用空心砖或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陶粒等轻质板材作隔墙分户装配而成的住宅。墙主要是起围护和隔离的作用,由于墙体不承重,可以用各种轻质材料制造成。又叫现浇结构,它是以梁和柱来承重,它的梁、柱还有楼板都是现浇而成的。房屋的结构可以随客户的意愿而改变。现浇的房子抗震度比较高,防水性比较好。目前,高层住宅的建筑结构主要是采用这样的形式。? 框架结构中,还有一种框剪结构住宅,又名框架剪力墙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拥有非常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的住房在抗震能力上也有不错的表现。? 砖混结构住宅砖混结构住宅中的“砖”,是指一种统一尺寸的建筑材料,也有其他尺寸的异型黏土砖、空心砖等。“混”是指由钢筋、水泥、沙石、水按特殊的比例配制的钢筋混凝土配料,包括楼板、过梁、楼梯、阳台、排檐。这些配件与砖做的承重墙相结合,所以称为砖混结构住宅。由于抗震的要求,砖混结构住宅一般以多层住宅为主,其抗震能力比起上述两者相对弱一些。
“中国德州”政府网站:杨局长,今年我市在提高公民防震减灾意识方面采取了那些具体措施?
杨华:2012年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会议后,我市认真贯彻会议精神,不停地改进革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作品,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的六进宣传活动,坚持主动、稳妥、科学、有效的原则,以国家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段为契机,深入持久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扩大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覆盖面,提高我市公民地震科学知识普及率、防震减灾意识和公民自救互救能力。截至目前我市已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3所,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0个,其中禹城市宜家北苑小区获得“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称号,同时积极创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4处,充分的发挥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开展抗震救灾专题应急知识普及,在重要时间节点或时段,根据我市地震应急工作方案,主动组织并且开展地震避险、应急疏散、自救互救等演练活动,加强地震舆情信息的收集和监控,用地震科学知识指导平息地震谣传、误传。
我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虽然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着防震减灾宣传的能力与经济社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不相适应,宣传效果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仍有差距,防震减灾宣传公共服务水平尚不能够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宣传手段不能适应现代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和防震减灾文化建设有待于逐步加强等问题。今后我局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逐步加强我市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全方面提升我市公民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实现对地震事件的主动防灾、科学避灾、有效减灾。
“中国德州”政府网站:杨局长,为进一步推进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重点抓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杨华:1、逐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和规范地震台网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再新建2个县级台站,扩大现有台网规模,提高监测预报能力。二是做好地震形势的分析和研判工作。强化对地震群测群防队伍和专业台站观测资料的应用,注重对前兆异常和异常信息的捕捉能力,提高地震会商水平,为全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加强群测群防对的建设。进行推进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建设,举办三期“三网一员”培训班,提升工作水平。落实群测群防经费,保证工作的稳定性。
2、进一步加强震灾防御体系建设。一是加大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力度。充分的利用好我市主城区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项目结果,使我市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有科学的抗震设防依据。同时做好我市主要地震活动断层的探测,合理避让地震危险区,提高国土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再在三个县市区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使坐落在重要地震活动断层的县市区全部完成地震小区划。二是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全市新建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有几率发生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达到100%,做到应评尽评。同时,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向县市区延伸,在重点县市有所突破。新建学校、医院、培训中心、大型商业服务设施等建设工程,要高于当地抗震设防标准做施工。三是全面加强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工作。争取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一个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同时扩大覆盖面。继续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在全市农村工匠中普及抗震设防知识,推广防震技术。
3、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一是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按照统一指挥、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全面建成市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同时选择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县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二是加大地震灾害救援队伍建设。按照以综合性应急队伍为中心、行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三位一体救援模式,明年争取建成市级地震灾害专业救援队伍,配全装备,加强演练,提升水平。同时协调消防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不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择机开办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培训班,扩大队伍规模,提升救援水平。三是加强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理规范、高效实用的要求,切实做好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将地震应急预案落实到学校、企业、社区、医院等基层单位。四是加强完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物资储备等工作。
4、逐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以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等为载体,以大震纪念日、科普宣传日等为时机,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5、逐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认真完成好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做好十三五规划预研究,争取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同时加大对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做到基层防震减灾工作有人管、有人干、有成效。
德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德州市各县(市区)政府、 市直各单位联合承办 德州市大数据局技术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