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为原构件混凝土和加固型钢的弹性模量; ——原构件截面惯性距; ——加固构件一侧外粘型钢截面面积; ——受拉与受压两侧型钢截面形心间的距离。 2)轴心受压柱的承载力 对于外粘型钢加固后为轴心受压的柱,截面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 ——新增型钢强度利用系数,抗震取 =1.0,其余取0.9。 3)偏心受压柱的承载力计算 正截面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 由于柱内受拉肢型钢存在应力滞后现象,因此其设计强度应予以折减。同时,为了计算方便,建议对拉、压肢型钢取用相同的强度折减系数 0.9。在外粘型钢加固中,外粘型钢一般都采用对称布置,由图3-42 可得外粘型钢加固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即 当原柱为对称配筋时,式可进一步简化为: 3.3混凝土柱加固设计 3.3.1钢筋混凝土柱普遍的问题及原因分折 一般来说,柱子的破坏往往是突然的,破坏之前的征兆不很明显,属脆性破坏。因此,我们第一步应了解柱子的破坏特征和破坏原因,以及做必要的计算分析,随后对柱子作出要不要进行加固的判断。 1.混凝土柱破坏特征 钢筋混凝土柱的两类破坏形态: 受压破坏(包括轴压柱和小偏压柱); 受拉破坏(大偏压柱)。 1)轴压柱的破坏特征 2)小偏心受心柱的破坏特征 3)大偏心受压柱的坏特征 1)轴压柱的破坏特征 2)小偏心受心柱的破坏特征 3)大偏心受压柱的坏特征 2.混凝土柱承载力不足的原因 l)设计错误(如荷载漏算、截面偏小、计算错误等) 2)施工质量差 3)施工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工作责任心不强 4)施工现场管理不善 5)地基不均匀沉降 6)商品混凝土问题: 罐车内的混凝土已过初凝期 润管砂浆问题 7)其他原因:火灾高温将混凝土烧酥,并使钢筋及混凝土强度下降;因遭车辆等突然撞击,使柱子严重撞伤;因加层改造上部结构,或改变使用功能使柱承受荷载增加等。 在了解混凝土柱的破坏特征、破坏原因,并作出需加固的判断之后,应根据柱子的外观、验算结果以及现场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及时做加固。 混凝土柱的加固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增大截面法、置换法、外粘型钢法、外加预加应力法。有时还采用卸除外载法和增加支撑法等。下面将分别对常用的加固方法进行阐述。 3.3.2增大截面法加固混凝土柱 1.方法不仅可提高原柱的承载力,还可降低柱子的长细比,提高柱子的刚度。特别在抗震设防地区,这可使原来的强梁弱柱结构变为有利于抗震的强柱弱梁结构。 具体加固方法有四周外包、单面加厚和两面加厚等加固方法(图3.37)。 2构造及施工要求 在加固柱的设计和施工中,加强新旧柱之间的结合至关重要,要确保它们能整体工作。 在加固柱的构造设计及施工时,应特别注意如下几点: 1)当采用四周外包混凝土加固法时,应将原柱表面凿毛,冲洗干净,箍筋应采用封闭箍(如图3-38a、b所示),间距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2)当采用单面或双面增浇混凝土的方法加固时,应将原柱表面凿毛,凸凹不平度≥6mm,并应采取下述构造措施中的一种。 ①当新浇层的混凝土较薄时,用短钢筋将加固的受力钢筋焊接在原柱的受力钢筋上 (如图3-38c所示)。短钢筋直径不应小于20mm,长度不小于5d(d为新增纵筋和原有纵向直径的较小值),各短筋的中距≤50Omm。 ②当新浇层混凝土较厚时,应用U形箍筋固定纵向受力钢筋,U形箍筋与原柱的连接可用焊接法(如图3-38d所示),也可用锚固法(如图3-38e所示)。 3)新增混凝土的最小厚度≥60mm,用喷射混凝土施工时不应小于50mm。 4)新增纵向受力钢筋宜用带肋钢筋,最小直径应≥14mm,最大直径应≤25mm。 5)新增纵向受力钢筋应锚入基础,柱顶端应有锚固措施。框架柱加固中,受拉钢筋不得在楼板处切断,受压钢筋应有50%穿过楼板。新浇混凝土上部与大梁的底面间需确保密实,不得有缝隙。 3受力特征 由于荷载未卸除,原柱存在一定的压缩变形,另外原柱混凝土已完成收缩和徐变,导致新加部分的应力、应变滞后于原柱的应力、应变。因此,新旧柱不能同时达到应力峰值,从而降低了新加部分的作用(图3.39a)。 试验表明,只要新旧柱结合面粘结可靠,在后加荷载作用下,新旧混凝土的应变增量基本一致,整个截面的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 对于大偏心受压柱,新加部分承载力的降低不很显著:新加部分位于构件的边缘,在后加荷载作用下,其应变发展较原柱快。此外,由于新加部分对原柱的约束作用和新旧柱之间的应力重分布。 对于轴心受压柱,新旧混凝土间存在着明显的应力重分布。 4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采用加大截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时,其承载力计算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基本规定,并考虑新混凝土与原柱的共同工作。 下面计算摘自《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5.4.1 采用增大截面加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图5.4.1)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式确定: 图5.4.1 轴心受压构件增大截面加固 (5.4.1) 式中 N——构件加固后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构件稳定系数,根据加固后的截面尺 寸,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的规定值采用; 和 ——构件加固前混凝土截面面积和加固后新 增部分混凝土截面面积; 、 ——新增纵向钢筋和原纵向钢筋的抗压强度 设计值; ——新增纵向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 ——综合考虑新增混凝土和钢筋强度利用程 度的修正系数,取 值为0.8。 5.4.2 采用增大截面加固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时,其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图5.4.2): 图5.4.2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加固的计算 注:当为小偏心受压构件时,图中σs0可能变向 式中 ——新旧混凝土组合截面的混凝土轴心抗压 强度设计值,可按 确定; 、 ——分别为新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原构件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纵向钢筋应 力;当算得 时,取 ; ——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的新增纵向钢筋应 力;当算得 时,取 ; ——原构件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纵向钢筋截 面面积; ——原构件受压较大边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偏心距,为轴向压力设计值N的作用点至新 增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按本节第5.4.3条 确定; ——原构件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纵向钢筋合力点 到加固后截面近边的距离; ——原构件受压较大边纵向钢筋合力点至加固后 截面近边的距离; ——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新增纵向钢筋合力点至 加固后截面近边的距离; ——受压较大边新增纵向钢筋合力点至加固后截 面近边的距离; ——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新增纵向钢筋合力点至 加固后截面受压较大边缘的距离; ——原构件截面有效高度。 5.4.3 偏心距e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进行计算,但其增大系数η尚应乘以下列修正系数ψη : 1 对围套或其他对称形式的加固: 当e0 / h≥0.3时:ψη=1.1; 当e0 / h<0.3时:ψη=1.2。 2 对非对称形式的加固: 当e0 / h≥0.3时: ψη=1.2; 当e0 / h<0.3时: ψη=1.3。 例3-9 某办公楼为九层双跨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现需对该楼增加二层,经复核发现个别柱子须做加固。下面给出某中柱的加固计算。 1) 原柱资料 该中柱截面尺寸为400mm×500mm。C20级混凝土,配8ф18纵向钢筋,层高=6.5m。加层后该柱为轴心受压构件,承受设计轴向力3600kN。 2) 加固方法 轴心受压柱采用四周外包混凝土法加固较为有效。方法为先将原柱四周面层混凝土凿毛,然后配置箍筋及纵筋,并喷射50mm厚C25级细石混凝土。 3) 补配纵筋计算 柱计算长度 =1.0H=6.5m 查表 =0.935 由式(3-55)可得加固钢筋面积为 上述计算说明,需加大截面并增补钢筋,选用4ф14即可。 例3-11某框架柱,截面尺寸 计算长度 对称配筋,每边4Ф20。承受轴力 原设计混凝土C35,实际强度只达C20。要求进行加固设计。 【解】(1)原柱承载力验算: 求偏心距增大系数η 求受压区换算高度x,对偏心压力N的作用点取矩。 表示该构件为大偏心受压。 原柱能承担极限内力 柱子不安全,必须加固。 (2)加固柱承载力计算: 采用混凝土围套加固(图4-39)围套厚度 强度等级为C30,每边配3Ф18, 符合原假定 (满足要求) 3.3.3 外粘型钢加固混凝土柱 1. 概 述 所谓外包钢加固,就是在混凝土柱的四角或两面包以型钢的一种加固方法。它的优点是:构件的截面尺寸增加不多,但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可有较大幅度提高。对于方形或矩形柱,大多在四角包角钢,并在横向用缀板连成整体,对于圆柱、烟囱等圆形构件,多用扁钢加套箍的办法(如图3-41所示)。 在型钢与原柱间留有一定间隔,并在其间填塞乳胶水泥浆或环氧砂浆或浇灌细石混凝土,将两者粘结成一体的加固方法称为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图3-41)。 经外包钢加固后,混凝土柱不仅提高了承载力,又由于柱的核芯混凝土受到型钢套箍和缀板的约束,柱子的延性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 外粘型钢加固设计 采用外粘型钢加固法时,型钢粘结于原柱,使原柱的横向变形受到型钢骨架的约束。同时,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又对型钢产生侧向挤压,使外粘型钢处于压弯状态,导致型钢抗压承载力的降低。此外,如同上节中的外包混凝土加固一样,后加的型钢亦存在应力滞后现象,影响型钢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外粘钢加固设计时,型钢的设计强度应予折减。 外粘钢加固柱的正截面承载力可以按整截面计算,但对外粘型钢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折减系数。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规定,受压边角钢的折减系数为0.9。 外粘钢加固柱的截面刚度和承载力的计算方式。 1)截面刚度 外粘型钢加固柱的截面刚度近似地按下式计算: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