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开始沉桩应起锤轻压并轻击数锤,观察桩身、桩架、桩锤等在同一线上,且与桩架平行,方可转入正常沉桩(见图4-2);在桩入土过程中,用两台经纬仪成90°夹角对桩身垂直度进行观测,桩打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允许超出0.5%。
(1)出厂运输时,桩的强度一定要达到设计强度的100%。预制桩起吊绑扎位置应经过技术人员计算,满足吊点绳施加的负弯矩和桩自重产生的正弯矩值相等的要求。
(2)预制桩的两端应完好无损,严禁在场地上以直接拖拉桩体的方式代替装车运输。
(3)接桩方法按设计的基本要求,预制混凝土方桩桩身的接头一般不宜超过两个。当下段桩的桩端即将进入或已进入硬塑黏性土、中砂或碎石土等较难进入的土层时,不宜接桩。
(4)斜桩倾斜度的偏差,小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指桩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桩顶不平,应用厚纸板垫平或用环氧树脂砂浆补抹平整。
(6)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测量记录包括:桩对位偏差,桩垂直偏差,桩入土每米锤击数、总锤击数,桩最后三振贯入度,桩顶偏差(送桩前),桩顶标高及与设计值的差值。
(6)桩的堆放:桩的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沉陷,堆放时吊点下面应放置垫木,上下层搁点垫木应在同一垂线上。桩的堆放层数不宜超过四层,不一样的规格的桩要分别堆放。桩应堆放在打桩架附设的起重吊钩工作半径范围内,并考虑到起吊方向,避免转向。
(1)场地清理平整:为满足打桩机及管桩运输车辆的通行,场内道路采用毛石铺筑并压实,打桩范围采用石砂路基料填筑,现场设置排水沟。
2)技术交底:应按照导则规定每个分项工程必须分级进行实施工程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内容要充实,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全体参加施工的人员都要参加交底并签名,形成书面交底记录。
1)根据桩的密集程度,打桩可采用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自中间向四周进行、自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3)用静压法施工时,要认真记录桩入土深度和压力表读数关系,以判断桩的质量及承载力。
(1)接头是整个桩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焊接工艺通过试验确定,其焊缝级别由设计确定。
(2)接桩时,应确保上、下节桩接口的间隙和对接符合规范要求,同时保证两节桩处于同一中心线。端板焊接处用钢丝刷清理污垢、油脂及泥土等杂物。
(3)焊接时先用电焊在坡口上均匀对称点焊4~6点,待上下节桩固定后,再正式由两名焊工在桩两侧对称、分层、均匀、连续的施焊,一般焊接层数不少于2层,焊缝应饱满连续,待焊缝自然冷却后,始可继续沉桩。若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雨挡风措施。
若桩顶标高较低,用专用送桩器送桩,其长度应超过要求送桩的深度(见图3-5),送桩器内须加纸垫,严禁送桩器与桩头直接接触。
(2)桩材验收:验收供货方提供的桩材合格证,并按照《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5210.1-2005的第5.4.19条对预制桩进行外观和几尺寸质量检查验收。
1)图纸会检: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实施工程技术管理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要求做好图纸会检工作。
按照桩位布置图测量定位,设置标高控制点和轴线控制网。将桩的准确位置测设到地面,每一个桩位打一个小木桩,并用白灰在小木桩附近地面上画上一个中心与小木桩重合、边长与桩相等的方框,以便插桩对中,保持桩位正确。
按照《电力建设实施工程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5210.1-2005的第5.4.20条要求进行检验批的施工验收,主要质源自文库检验项目:
《电力建设实施工程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5210.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