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检查有关动力设备及电源等,防止压桩中途间断施工,确定无误后,即可正式开机压桩。
③压桩是通过主机的压桩油缸伸缩之力将桩压入土中,每一次下压,桩的入土深度为1m,然后轮夹→上升→再夹→再压,如此反复,直至将一节桩压入土中。
①当压桩力已达到2.5倍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或桩端已到达持力层时,随即进行稳压。
②当桩长小于10m时,稳压5次,贯入度值不超过20mm;其余的桩稳压3次,贯入度值不超过25mm。
⑤焊接层数不少于两层,内层焊渣必须清洗整理干净后方能焊外一层。坡口槽的电焊必须满焊,电焊厚度高出坡口1mm,焊缝饱满连续,不得有夹渣、气孔等缺陷。
⑥焊好后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方可继续施工,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8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施工。
③当桩顶打至地面需要送桩时,测出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头质量,合格后立即进行送桩。
④操作时,先吊起送桩器,送桩器的下端面紧挨上管桩的端面,中心线对齐,保证垂直度满足规定的要求后再加压,直到送桩至设计标高。
③混凝土封底前,检查孔底是不是真的存在积水现象;如出现积水,则排除孔水积水后再进行混凝土封底施工。
②压桩机在指定的作业区域内进行组装,安装时按有关程序或说明书进行,压桩机的配重平衡配置于平台上。
④桩机移动过程中,尽可能保持机身水平,机身平面倾斜角度不能过大。压桩机就位时,对准桩位,启动平台支腿油缸,校正平台处于水平状态。
③叠层堆放管桩时,在垂直于管桩长度方向的地面上设置2道耐压的长木枋或枕木,叠层层数不宜超过3层。
预制管桩从管桩厂运输过来卸至现场堆放,地点选择要根据打桩的情况和便于吊桩的原则进行堆放。堆放现场地要求平整,根据地面的坚实情况,可用枕木作支点,进行两点或三点支垫。管桩最高堆放层数三层,根据用桩计划,先用的桩应放上面,避免翻动桩堆。
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计划负责人根据当天桩机的施工情况统计出第二天可能施工的工作量及配桩要求以确定当天晚上的进料量。管桩每天进一批,现场施工计划负责人及施工管理人员要准确确定每天的进料量并报监理工程师。
根据本工程现场的真实的情况和设计管桩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施工经验,采用符合本工程的柴油打桩机进行实施工程。另外,还将配备电焊机、气割工具、索具、撬棍、钢丝刷、锯桩器等施工用具;每台桩机配备一把长条水准尺,可随时测量桩身的垂直度。
根据规范要求,一般单节管桩长度不超过15m,如果设计桩长大于单节桩长的话,则需进行接桩,在本工程中,采用电焊工艺焊接接桩,确保焊接质量。
(8)、对桩身断裂、桩顶碎裂、沉桩达不到要求,桩顶移位、接桩处松脱开裂等问题要有符合规范的针对性的预防处理措施
经过监理认可的控制点和水准点要用水泥砂浆固定或在其四周用砖堆砌以严加保护,防止发生偏位和变形。
根据复核控制网计算出每条桩桩中坐标并利用经纬仪放出桩位。测量放出桩位后,用30CM长ф10钢筋在桩位位置打入土中,钢筋中上部用两道红绳绑扎牢固,留出约30CM长红绳在地面,施工时根据红绳即可找到精确的桩位,以防止错、漏施工。对将要施工的桩位用石灰粉按桩径大小划一个圆圈,桩位放线后的打桩过程中,考虑到土体的挤压移位,在打桩前需对桩位进行复核。
②现场测量时,先确定桩位轴线,并经甲方代表、现场监理等验收复核,然后开始测量放出桩孔位置,并将拴有桩号的红布条标志钉打入标明。
4)承载力检验测试方法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作业规程》(DBJ/T15—22—98)有关法律法规,同甲方、设计、监理等一同研究采取检验测试手段(如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低应变法等)。
⑤浇筑时,可将小型料斗置于孔口,砼罐车直接卸料入孔,或采用手推车人工浇筑。
(13)、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暂停压桩作业,并分析原因,采取对应措施:
③焊好后的桩接头自然冷却后才能够继续施压,焊头自然冷却时间不小于6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后即压,以免焊缝接口变脆而被打裂。
①桩机就位后做调整使桩架垂直,按照吊点位置用压桩机吊臂将桩喂入压桩机内。
②当预制管桩入钳口中后,将桩徐徐下降直到桩尖离地面100mm左右,然后夹紧桩身,微调压桩机使桩对准桩位,通过调节桩机支撑四脚的升降将机身精确调平和将桩身精确调垂直,并通过预先所作的控制标记复核桩位(误差小于0.5%),
施工过程中,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应重合,当桩身倾斜率超过0.8%时,应找到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配桩时,上下节桩错位偏差不超过2mm。配桩时要参考地质资料和附近已施工施工管桩的长度,并保证送桩深度不超过桩顶设计标高。
当管桩施打至设计的基本要求的持力层或达到设计的基本要求的贯入度值时,则可收锤。贯入度值的测量以桩头完好无损、柴油锤跳动正常为前提。贯入度的测量采用收锤纸进行收锤测验绘出管桩收锤时的回弹曲线,以测出最后贯入度值及回弹值,以便真实记录和反映收锤情况,有助于保证和提高打桩质量。
④接桩采用焊接,焊接时先在坡口周围上对称点焊4~6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再分层施焊,施焊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
管桩进场后,材料员瑕质检员根据相关规范在求严格检查桩身的外观尺寸和外观品质,防止断桩、严重裂缝的桩用于施工,同时要收集与每批管桩数量相对应的合格证、产品检验报告及出厂证明等资料。如发现不合格的管桩严禁使用,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管桩进场时,如有要求需监理工程师在场接收,质检员需会同监理工程师一同验收。
要根据设计图纸做室内计算,对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和控制点进行校对,在图纸上标明。然后利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测量放线,复核基准水准点和控制点,并根据施工现场的详细情况定出控制网,并将复核结果和自己设立的控制网交监理审核。如监理审核通过,则今后的测量放线均按复核结果及控制网进行。如未获监理认可,则需继续复核,直至监理审核通过为止,并以监理最终审核通过结果作为施工放线测量的依据。
本工程执行国家及工程所在地现行有关技术、施工检验收取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判标准及强制性文件标准规范。主要适用标准及规范如下: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业规程》DB29-110-2010(含2013年局部修订)
管桩接桩前,用钢丝刷清洗整理干净桩端的泥土杂物。上下两节桩应对齐,上下两节桩偏差必须小于2mm,并应保证上下两节桩的垂直度。
焊接时要由两人同时对称施焊,焊缝应连续、饱满,不得有施工缺陷,如咬边、夹渣、焊瘤等。烧焊至少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焊渣应用小锤敲掉。烧焊完成后,应冷却8分钟以上。焊接用的电焊条需选用E43或以上的焊条。
1、材料设备应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材料检测报告等),有必要进行二次试验的材料一定要进行二次试验,并提供二次试验报告。
根据现场的实地踏勘情况,进场后首先进行实施工程场地的平整工作,采用机械配合人工进行。主要为基坑底交工面的清理、平整、硬地处理,满足运输车辆通行和机械移位,为管桩到场后的吊装堆放及桩机进场后的就位作好充分准备。施工结束后,对先期铺垫的砖渣等物进行清理出场,恢复基坑底原始标高位置。
⑤操作液压系统时操作平稳,避免压力冲击,作业中随时检查油温、油压是不是正常。压桩系统的压力均不能超过桩机最大额定压力及桩身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防止造成对桩机和桩身的破坏,发现不正常的情况立即终止压桩并查明原因。
⑥压桩时,从两个互成90°角的方向设立吊锤线,派专人校核桩身垂直度,以防止压桩时引起桩尖遇到地下不明物或其它原因发生桩身倾斜。
接桩完成后现场质检员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接着来进行打桩施工。
在正式打桩之前,要认真仔细检查打桩设备各部份的性能,以保障正常运作。另外,打桩前应在桩身一面标上每米标记,以便打桩时记录。第一节桩起吊就位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小于0.5%,并用长条水准尺或其他测量仪器校正,必要时,要拔出重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