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马来西亚,槟城二桥连通了被槟威海峡分割成两部分的槟岛与威省,缓解了槟城第一跨海大桥的交通压力;对二航的建设者,槟城二桥的承建不单单是机遇,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马来西亚槟城第二跨海大桥全长22.5公里,总投资约14.5亿美元,是东南亚最长的跨海桥梁,也是马来西亚第9个五年规划的优先发展项目。此外,槟城二桥也是中交二航局二公司承建的第一个海外桥梁项目,承建了该桥大陆侧引桥基础及下部结构施工,全长8.05公里。
2006年,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时任国务院总理的与马来西亚前首相巴达威达成了共识: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为该项目提供优惠买方信贷,马来西亚政府财政拨款,中马两国共同建设槟城二桥。项目开工仪式上,槟城首席部长林冠英说:“槟城二桥完工时,会成为槟城和马来西亚的一个新标志,也将是马中密切合作和友谊的又一见证。”
槟城二桥是中马两国当时合作的最大项目,中交二航局二公司深知项目的重要意义,从合同签订那一天起,就决心要干出个样来,做信得过的中国企业。
槟城二桥是马来西亚20年来最大的土建工程,海下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桥梁基础分别采取了混凝土管桩、钢管桩、钻孔灌注桩三种形式,这在海上大型水工工程中十分罕见。此外,项目采用马来西亚JKR标准,并参照英国、美国和欧盟标准,要达到120年的设计使用年数的限制,技术质量发展要求极为严格。中交二航局二公司多次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攻关,相继破解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2008年,马来西亚槟城二桥项目正式开工,2014年3月1日,大桥正式通车。为了赶工期,一线工人无暇感受东南亚的热带风情和迷人海滩,而是感受到了火烧火燎的热浪,经常挥汗如雨。
当地人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由衷赞叹中国桥梁人的敬业和拼搏精神,期盼着槟城二桥早日建成通车。
槟城二桥海上引桥桩基大部分采用直径1米的PHC管桩,全桥共5166根,中交二航局二公司共施沉其中的2856根。然而,沉桩作业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PHC管桩在施打过程中不仅出现了桩头破损情况,而且顶桩超出设计标高。如果对桩进行切除,势必会造成浪费,增加工程成本。
“你们确定能解决吗?”业主对项目部心存疑虑。时任中交二航局二公司马来西亚槟城二桥项目部总工程师许谟华面对质疑坚定地说:“你们放心,我们肯定可以解决。”他带领技术人员,一点一点地钻研,一次一次地修改,身体与思维在高负荷运转,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他们在对PHC管桩施沉的各项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察觉缺陷的最终的原因是当地的地质问题。因此,大胆地提出“缩短桩长”的方案。
工程的实施工程的方案哪怕是再细微的变化,都要经过马来西亚监理的批准。一开始,监理对这个大胆举动并不同意,项目部一次次耐心地沟通,在试桩后的翔实数据面前,监理工程师终于表示了认可。在接下来的沉桩过程中,项目部不仅将PHC管桩的质量控制得非常好,合格率100%,同时有效提升了沉桩施工效率。最终,提前3个月完成了所有沉桩任务。
项目部用实际行动化解了各方对沉桩实施工程质量及效率的顾虑,业主由衷地赞叹:“我们庆幸选择了中国公司!”
槟城二桥建设工地上聚集了众多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孟加拉等国的工人。虽然语言不同,但是在不断地磨合和交往中,他们相处得很融洽。
时任中交二航局二公司马来西亚槟城二桥项目部经理刘亚东说:“我们把外籍员工当成一家人,项目部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在能力提升的同时,也为施工提速提效打下了坚实基础。”一位参与大桥建设的印度尼西亚工友动情地说:“我的中国师傅会手把手地教我怎么做,非常有耐心,让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动,他们是我的‘中国好兄弟’。”
项目部商务部员工廖宁娜,是项目部里年纪最小的女孩儿,典型的80后。2008年,她作为第一批到达项目部的员工,满怀期待来到马来西亚。第一天晚上,躺在陌生的床上,廖宁娜感到身上奇痒无比,借用电子设备屏幕微弱的亮光往身上一照,手臂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红色疙瘩。掀开被子,是自己从未见过的、硕大的蚂蚁,她差点叫出声来。但是大家都睡下了,她努力克服心中的恐惧,一点点地把蚂蚁清洗整理干净。那一晚,她彻夜未眠。第二天早上,她又像个没事儿人一样,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在她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厚厚的专业书籍、英语词典,以及各类合同文件。槟城二桥施工,业务规范和标准都与国内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更快适应项目要求,她常常挑灯夜战,一边翻阅词典一边翻译资料,研习英文合同文件。
槟城是印度洋上的一颗绿宝石,湛蓝的大海、美丽的沙滩与众多的名胜古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决不让这里的环境遭到污染!”项目建设之初,这句话就被项目员工牢记在了心里,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与生活中。
项目部组织员工认真学习马来西亚当地环保法律和法规,加强环保管理和监控,严禁将建筑垃圾、废油废水等倒入海中,禁止现场燃烧杂物。施工和生活产生的所有废弃物,都由专人负责运至指定地点分类回收。
正是秉承着“不让一滴油滴到海里”的态度,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业主组织的对中方施工区域水质、噪音、空气质量进行的多次检查中,项目部的做法均得到各方肯定,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标准。当地渔民也反映,自大桥开工建设以来,附近海域的鱼类数量并没有减少。
马来西亚政府在很多领域都推行照顾当地民族的政策,规定政府工程建设项目至少30%承包给当地公司。项目部尽量把基础工程交给当地公司,使用当地劳工,并从当地购买大部分施工材料。在施工高峰期,施工队伍中至少有一半是当地劳工,只有技术方面的要求高、专业性强的工种才从国内选派。这些举措为当地人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不仅让当地劳工接触到了先进的建桥技术,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作为树立中国形象的窗口,项目部还经常主动参与当地公益事业,资助当地贫困学校、帮助孤寡老人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称赞。
项目部的默默付出也收到了回报。出于对中国企业的肯定与感谢,当地政府在大桥完工后,把槟城二桥项目部改造成为了“第二大桥博物馆”,以供公众参观,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槟城二桥的建设史,记住中国公司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