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再生,生生不息”。在山西固廢資源化使用交通科技園的进口,由修建3D技術打印的行雲流水般的八個大字分外夺目,詮釋園區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任务和責任。 新動能繁荣涌動、七大業態相輔相成、產業鏈條不斷完善……本年5月,作為全省開發區“三個一批”活動的呂梁分會場的企業代表,交通科技園一期項目投產、二期項目奠基的杰出進展得到了廣泛關注。
在這座佔地200余畝、總投資5.75億元的現代科技園裡,山西路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緊扣“一體兩翼”發展思路,以綠色动力、節能環保、低碳服務為發展方向,以打造“國內一流固廢資源綜合使用標杆企業”為目標,構建起“研發中心+中試基地+生產基地”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
在文水經濟開發區,國金電廠和交通科技園這兩座現代化工業園比肩而鄰。一條白色的管道高架在離地6米7米的距離,從山西國金電廠延伸出來,連接到山西固廢資源化使用交通科技園的膠粉車間,管道上寫著“工業抽氣至路橋用汽”。 管道裡是電廠發電后產生的溫度缺乏的结尾蒸汽,它們在交通科技園瀝青罐區找到了用武之地——切塊抽絲后的廢舊輪胎制成膠粉,接入蒸汽脫硫后参加瀝青,加工成改性瀝青產品。
不僅是结尾蒸汽,“交通科技園的順利投產,顯著提高了國金電廠的灰渣使用率,從而實現了灰渣處理費用的有用節約。”山西國金電力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說。
山西既是动力大省,又是工業大省。2021年,全省產生固廢4.26億噸,填溝造地等處置佔比大,綜合使用量僅1.7億噸。加強廢棄物綜合使用創新鏈建設,提高工業廢棄資源綜合使用率,已成為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的火急需求。
交通科技園由山西交控集團主導、山西路橋集團投資建設,位於呂梁市文水縣經濟開發區,地處太原、晉中、呂梁三市的“黃金交會點”,周邊電廠、鋼鐵廠等產廢企業眾多,為固廢資源的使用供给了有力保证。
近年來,山西路橋集團深耕工業固廢再使用市場,組建了專業化的二級子企業“山西路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安身山西省情,聚集交通領域,再生資源公司努力於研讨工業固廢的循環使用,實現了工業固廢的資源化、規模化使用,探求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低碳之路。
现在園區內生態構件、生態水泥、修建3D打印、高品類橡膠瀝青、鎂基聲屏障、高功能摻合料、瀝青制品等七大業態已根本成型。一期全面投產達效后,年可使用固廢30余萬噸,年產值2.8億元,實現利潤4000余萬元。
7月1日上午,在3座巨大的高功能摻合料制品庫下方,幾名工人忙著進行收尾作业。本月中旬,生產線將進入聯動調試﹔月底,生態水泥和高功能摻合料將正式投產,年可消納20余萬噸灰渣。 生態水泥是再生資源公司多年研發效果,也是企業大力推廣的拳頭產品,本年生態水泥在交通科技園正式投產,有利於進一步發揮企業潛力、添加產品產能、拓宽新的市場。
31歲的周冬冬是山西大學的博士,也是山西路橋再生資源公司副總經理和園區研發團隊的負責人。在他眼中,依托科技園項目,開展固廢資源化規模化使用技術攻關,高標准建設的固廢使用與低碳交通资料實驗室是勇攀技術顶峰的科學階梯,整個園區的中心驅動在於科技創新。
“實驗室擁有12個功用室,常規檢測設備80余台,同時購置了SEM、XRF、XRD、TGA等精细檢測剖析儀器,用於探求固廢使用過程中的微觀機制。”介紹起實驗室建設,周冬冬如數家珍。
近年來,企業持續推動“固廢資源化使用”“科技創新效果推廣”攻關,陸續開展了CFB灰渣、鋼渣、煤矸石等固廢资料的20余項科研課題研讨,先后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授權專利19項﹔完结標准5項,省部級QC效果5項﹔注冊商標2項。
由山西路橋集團牽頭起草的《煤氣化爐渣路面基層施工技術攻略》《CFB灰渣注漿採空區施工技術攻略》等当地標准,不僅是省內,也是整個交通領域初次發布的公路建設領域固廢使用標准。
在我省发布的2023年度山西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上,山西路橋集團和所屬再生資源公司聯合申報的“煤基固廢中鋰鋁戰略資源高值使用的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山西省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該項目在系統研讨煤矸石、粉煤灰及CFB灰渣等煤基固廢高值與規模化使用中霸占了關鍵性創新技術,研發出低本钱、高固廢摻量的“路橋生態水泥”,產品各項功能指標均處於同行業領先水平。作為水泥穩定资料應用於路面基層(底基層)、採空區注漿及路基改进土等,现在已應用在隰吉高速、昔榆高速、離隰高速、黎霍高速、西北二環、209國道等公路項目建設中。
2023年,我省廢棄資源綜合使用產業較上年增長65.6%,增速位居全省規上工業之首。本年省兩會《政府作业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實現廢棄資源綜合使用產業集群營業收入達到1100億元。顯而易見,廢棄資源綜合使用產業,這一“先天”具備綠色低碳屬性的產業正成長為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的新興力气。
把科研和實踐效果轉化成技術專利,是提高企業才能、拓宽企業影響力的有用手法。但是,科研效果轉化為產品輸出,一向以來是學術資源和市場轉化對接的難點。為此,再生資源公司逐渐探求出一條從科技研發到部分試點,再到全面推廣的固廢使用產業化路途,在實踐中形成了必定基礎的新質生產力。
交通科技園積極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渠道建設,聯合山西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太鋼、晉能、焦煤等固廢排放企業,構建了“產學研用”深层次地交融的科研創新體系﹔在建設完好產業鏈的同時,打造了獨樹一幟的起到橋梁和紐帶效果的中試基地。2022年,交通科技園獲批建設“山西省工業固廢資源化綜合使用中試基地”,這也是全省仅有一家與固廢資源使用相關的中試基地。
修建3D打印是交通科技園發展的七大業態之一,主要是使用增材制作及切片技術,將電腦中的圖形數據直接轉化成實物,大幅度的降低了制作復雜度,同時還為修建設計和施工供给了更多的可能性。
交通科技園建有全省最大的修建3D打印工廠,車間內矗立著混凝土(砂漿)3D打印機,能够根據客戶需求定制生產精准度要求高的異型修建構件,打印出用於園林景觀、市政項目及公路工程輔助設施等產品。
“我們與交通科技園緊密协作,成立了以博士、碩士為主干的科研團隊,將鎂基粉煤灰聲屏障技術引进到科技園開展中試。”據山西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方莉教授介紹,新式鎂基粉煤灰聲屏障固廢摻量可達50%以上,吸聲功能能够達到高效吸聲资料標准,園區可年產100萬平方米聲屏障吸聲资料。
再生資源公司還結合S2B2C營銷形式,積極落實“整合資源+生意生意渠道+終端市場”的三級經營战略,全面推動山西路橋集團在固廢資源化使用、交通裝配式智能制作和路域經濟領域的發展。现在,在全省公路項目中,累計推廣使用工業固廢5370余萬噸,節約本钱4億元,打通了固廢資源使用的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
“企業已構建了‘研發中心+中試基地+生產基地’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形成了從研發到產品轉化的完好產業鏈。”山西路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張宏表明,在積極实行國有企業責任、推動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同時,企業將向全社會輸出更多可資借鑒推廣的形式經驗,朝著打造“國內一流的固廢資源綜合使用標杆企業”全力奮進。(記者冷雪)
“本年前9個月我家收入总共3.1萬多元,僅通過土地流轉種植馬鈴薯和在基地干活,收入就添加了1萬多元。”在山西省陽泉市盂縣東梁鄉東梁村,乡民王建明掰著手指算起豐收賬。…
戴上眼鏡,躺在沙發上,眼前出現虛擬場景:自己似乎在飛躍高山峽谷,雄鷹不時從身旁掠過,風聲呼呼作響。遽然,一個360度的大轉體,讓人發出驚呼,倍覺興奮。…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