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的光伏板闪闪发光,将大自然赋予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送进千家万户……现在,这样的光伏项目正在敞开海上规模化开展之路。
在烟台海阳南部海域,离岸6.5千米处,一大一小两块太阳能光伏板矗立在茫茫大海之中,吸收着太阳照耀的能量。这便是山东海阳HG34场址海上光伏项目。
近来,山东省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实证项目效果发布会暨海上光伏技能交流会在济南举办,我国首个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优势电实证数据效果在会上发布。据介绍,由国家电投山东动力牵头建造的烟台海阳HG34实证项目和威海文登HG32实证项目成功离网发电后,严苛环境下相关实证方针均超预期,标志着我国近海海域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建造完结了“从无到有”的重要打破。
“海上光伏是新动力工业高质量开展的新蓝海。但海上环境恶劣,除建造进程要面临风波、潮汐等自然力影响,打破抗风波、抗腐蚀等关键技能,还需处理海底地质杂乱、地基不稳定等问题。”国家电投山东动力开展有限公司履行董事、总经理邢福介绍。2022年,山东首先发动海上光伏规模化布局,由国家电投山东动力作为牵头单位与联合体成员共同开发海阳HG34、文登HG32合计470万千瓦海上光伏资源,全面验证各技能道路计划与实践杂乱环境的适宜性和匹配度,为海上光伏规模化、商业化运营推行探究或许途径。
记者搭船来到HG34项目地点海域,实地了解项目的建造运营状况。从在海面之上的部分看,两块光伏板支撑的柱子有显着差异。国家电投海光筹建处负责人孙超介绍,HG34实证项目选用大模块和小模块两种实证计划,大模块计划选用“钢管桩+固定钢桁架”的结构及方式,小模块计划选用“PHC管桩+固定混凝土桁架”结构及方式。“巨细模块底部空间足够、经过性强,可以很好的满意不同类型运维船舶的通航需求。”孙超说。
现在,以烟台、东营、威海等市为要点,山东已完结第一批10个、1125万千瓦桩基固定式项目竞赛装备。到本年8月底,全省新动力和可再次出产的动力发电装机到达8625万千瓦,同比增加28%,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到达42.6%,同比进步5.2个百分点,提前完结全年方针使命。(付玉婷 杨烨莹)